宫希魁
长期以来,我们对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的观察,大多是从城市利益偏好出发并以其为判断标准的。这种狭隘片面的观察视角,扭曲了人们的思维认识,而且使政策导向误入歧途。 一、政府关心农业的注意力受市民利益的影响而经常转移,支持农业稳定增长的推动力不能持之以恒。当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时,农业自然被重视起来,一旦形势好转,政府则把有限的精力转移到其它方面,因此农民容易产生短期行为,使农业政策失去连续性。 二、“恩赐”意识扭曲了农民的真实贡献,使农业投入没有可靠的制度保证。一些用语和实际做法,比如“大力支援农业”、“让农民多得些实惠”等,使人感觉到农民得到的利益似乎不是自己创造的,而是城里人“恩赐”的。这种扭曲的观念不符合事实。国家对农业的必要投入,不能建立在“恩赐”意识的基础上,而应看作是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履行的职责。 三、从城市现存秩序和利益格局出发对“民工潮”的片面评价,不利于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。人口的迁徙与流动,对于一个正处于转型中的社会来说,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。